大眾網記者 鄧楠 通訊員 王子壘 濰坊報道
2023年以來,濰坊高密市朝陽街道堅持把黨員教育管理作為基礎性、戰略性工程,圍繞制度落實、陣地建設、服務提升,打造黨員教育管理“朝陽樣板”,為高密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提供有力保證。
抓制度促規范。全面落實“三會一課”制度,推動黨的組織生活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一是狠抓責任落實,對開展“三會一課”進一步明確要求,規范程序;二是狠抓黨員管理,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共建聯建為橋梁,深化駐區單位和在職黨員“雙報到、雙服務”;三是狠抓督導檢查,建立完善黨員活動考勤記錄,對“三會一課”開展做到及時記錄、及時報送、及時留痕、及時存檔;全力推行領導干部包聯工作責任制,定期到社區開展督導檢查,對黨員到會率不足、活動流于形式、效果不好的黨支部,對黨支部書記進行約談。
抓陣地促升級。對街道及5個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黨員學習管理教育“四大課堂”。一是高標準建設街道黨校,開展“我來講黨課”活動。通過“請進來”的方式,邀請市委黨校、兄弟鎮街區名師舉辦專題講座;二是規范陣地建設,打造“黨性體檢室”“初心學堂”等一批紅色教育基地,通過開展現場學習觀摩推動紅色文化入心入腦,實現政治引領、廉潔教育、文化宣傳相互融合、一體推進;三是構建指尖“平臺”,依托“學習強國”、微信群等線上平臺,推送相關學習資料,督促黨員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抓服務促提升。在服務群眾、提升社區治理水平上下功夫,讓黨員活動更聚人氣、更接地氣、更具實效。一是將環境整治、安全生產、經濟發展等業務工作融入黨建活動,切實增強黨員先鋒意識和歸屬感,先后完成農藥廠宿舍房產證辦理、東欒片區回遷安置,協調處理居民小區停車位規劃、供水供電等900余件急難愁盼問題;二是成立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先后引進培育158支社會志愿服務組織,為轄區黨員群眾送去家政、醫療、心理撫慰等服務。三是創新服務載體,實施“一社區一載體”項目,立足“項目化、小切口、可推廣”的工作思路,13個城市社區黨組織結合實際,設立各自的特色服務項目,著力打造群眾家門口的“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