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上觀新聞
11月14日,由市委黨建辦指導、寶山區委黨建辦承辦的“新時代好班長——居村黨組織書記論壇”在寶山舉行。論壇圍繞“新”心相“融”構建城市治理共同體主題,聚焦新市民、新形態、新模式,結合新興領域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工作,共同探索黨建引領新型居住社區治理新路徑。
新型居住社區,新在哪里
“流動多變”的青年租戶
普陀區長征鎮馨越公寓是市籌公租房小區,以高學歷青年租戶為主。馨越河灣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雯佳表示,公寓今年的人員流動率約15%,“流動多變”的青年租戶讓她難以找到“穩定”的社區骨干,對社區治理造成較大困難。“就像談戀愛一樣,從相識到相戀,剛進入‘蜜月期’,他們就要搬走了。”鑒于60%的租戶為集體租賃形式,支部與社區內14家集體租賃單位及周邊居民區黨組織攜手建立黨建聯盟,延伸組織觸角,用“以舊帶新”等形式確保社區事務“人走茶不涼”,鑄就“鐵打的營盤”。
“多元個性”的社區需求
寶山區淞南鎮芳草寓人才公寓黨支部書記宋韡怡認為,相較于傳統社區,租戶需求更“個性化”。在走訪中,她發現芳草寓租戶主要就職于周邊高新企業、園區及高校,對短駁通勤、人才政策的需求強烈。依托區域化黨建平臺,支部積極鏈接區、鎮資源,根據租戶個性化需求開設3條免費短駁線路、幫助70余個符合條件的租戶享受到了近37萬元的租房補貼,在社區內開展4場不同主題的人才政策解讀活動,讓租戶感受到社區的溫暖。
新型居住社區怎么構建組織架構
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新“三駕馬車”組織體系
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璟灣社區由4棟人才公寓和配套商業組成,納入黃浦區半淞園路街道耀江花園第二居民區黨總支管理。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汪嘉梁立足社區特點,橫向搭建“居委會、業主方(運營方+物業公司)、住委會”三方協同運轉的治理模式,縱向構建“功能性黨支部-住委會-樓組議事小組”三級治理體系,織密建強“三縱一橫”治理架構,推動社區各方主體共同參與公共事務、共享社區治理成果。
黨建引領集結青年“組織力”
微領地中環青年社區是靜安區彭浦鎮的保障性租賃住房,住戶呈現來源多樣化、年輕化、租期短等特點,參與社區治理意識淡薄。居民區書記吉蕓探索建立“管家團隊+租戶代表+社團主理人”的組織架構,以青年自治為核心,推動社區主理人做“C位”,圍繞主理人興趣愛好、就業指導等個性化需求建設黨群服務站、舉辦社團活動,推動青年租戶走出屋門、交到朋友、融入社區。
住戶流動性大、社區融入感不強,怎么辦
找到社區微網格里的“熱心腸”
寶山區友誼路街道長灘居民區內坐落著一個市場化運作的魔方公寓,租戶和居民之間有一堵“無形的墻”。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蘇莉破解“機制墻”,打開“心靈窗”,將魔方公寓納入社區微網格管理,邀請魔方公寓的負責人擔任微網格員,共同做好聯系服務。通過黨員雙報到,推動樓里的“熱心腸”成為治理骨干,帶領租戶共同參加社區活動、共享社區服務供給、融入社區美好生活。
發掘社區租戶里的“企業宿管”
寶山區新時代建設者管理者之家是羅涇鎮中建閱瀾山居民區的配建公租房,租戶以某快遞公司員工為主,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朱月經常因為住戶工作“兩班倒”而吃到閉門羹。她從公司管理層和公租房運營方入手,建立了“企業宿管+管理公司+物業樓管”的微網格治理模式,以網格收集梳理需求,以支部調動支撐資源,解決電瓶車管理難題,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積極轉化為社區治理優勢。
吸引新型居住社區租戶參與社區共同體建設
讓“企業精英”成為“社區達人”
浦東新區上鋼新村街道耀華濱江**居民區位于世博后灘核心區域,是一個大型市籌公共租賃小區。居民區書記張茜積極推動在租戶中選舉成立居委會,探索載體共建、事務共治、團隊共育、項目共創、輻射共享的治理機制,組建黨組織、居委會、物業、經租方、公安五方協同參與的“后灘青”睦鄰議事平臺和志愿服務團隊,與住戶所屬單位強化聯建聯動,推動雙報到黨員完成從“企業精英”向“社區達人”的身份轉變,動員多方主體攜手打造“我為人人 人人為我”的生活共同體。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俞祖成指出,新型居住社區里的青年人才是深入開展新型居住社區治理的寶貴財富,要以精準社區人群畫像為基礎,讓租戶在被看見、被尊重、被認可的過程中,持續激發創造性工作活力。
為幫助新型居住社區黨組織書記行穩走實,寶山區推動全區新型居住社區黨組織書記與一批政治素質高、治理能力強、協調能力好、一線工作經驗豐富的優秀居村黨組織書記結對,共同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共享社區生活服務供給,共同開展組織生活、共育社區治理隊伍,共同打造一批實事項目。現場,6對結對代表獲頒結對證書。
結合今年基層治理的重點方向以及新型居住社區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寶山區發布政治引領、基層治理、生活服務、政務服務4大類20個增能包,通過精準賦能,在更好地為新型居住社區居民提供支持與關懷的同時,吸引帶動一批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潤物無聲”地幫助居民培育社區公共精神,促進社區治理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