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在斷更 1200 多天后,李子柒發布一條 14 分鐘的制作漆器的新視頻,播放量迅速過億,引爆全網。視頻中,她選用成都漆藝中的雕漆隱花技法,用半年多的時間為奶奶親手制作漆器衣柜,并特別在柜門上繪出金色麒麟圖案,取名《紫氣東來》。揚州漆器作為首批國家級非遺,是中國漆器的重要流派。揚州博物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子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漆器制作不僅成本高昂,而且費時費力,對工匠的技藝要求嚴苛,從古至今都是 " 奢侈品 "。
李子柒回歸首作做漆器
2024 年 11 月 12 日下午 4 點 30 分,在長達 1200 多天的停更之后,李子柒在其微博上發布了名為《紫氣東來》的新視頻。" 這個大漆視頻遲到了四年,‘漆’同‘柒’,我給這幅雕漆隱花的漆器作品取名‘紫氣東來’,麒麟回首,萬事不愁。也把這份祝愿送給看到視頻的每一個你,很想你們!" 根據視頻內容,李子柒更新的視頻聚焦于中國漆器,其中就展示了一件她為奶奶親手制作的漆器衣柜,其上繪有金色麒麟圖案,寓意吉祥長壽。此次作品延續了她特有的治愈風格,以細膩的鏡頭和精致的制作,深入記錄了漆藝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制作全過程。
漆器從古至今都是 " 奢侈品 "
" 李子柒的作品展現了中國漆器之美,傳播了中國傳統文化技藝。" 揚州漆器廠相關部門負責人周璇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揚州漆器是中國特色傳統工藝品種之一。早在戰國時期,揚州漆器髹飾技藝就已開始出現,從出土實物可以看出,當時漆器的造型和髹飾技法已有較高水平。到了漢代,漆器被廣泛用于許多領域,造型和裝飾手法更為精美多變。揚州市郊出土的漢代漆器不下萬件,以彩繪漆器居多,器型繁多,圖紋豐富。唐代揚州的脫胎干漆、金銀平脫、螺鈿鑲嵌等工藝技法已相當成熟,漆器被列為 24 種貢品之一。明清時期,揚州漆藝臻于鼎盛,出現剔紅雕漆、平磨螺鈿鑲嵌、軟螺鈿鑲嵌、百寶鑲嵌等品種,形成特有的地方風格。乾隆年間,揚州甚至出現多條以生產漆器命名的街巷,漆器產量和品種均達到歷史最高峰。
" 揚州漆器歷史悠久,特別是漢代漆器,既有江南地區的溫婉細膩,又蘊含著戰國楚文化的華麗厚重,氣韻靈動、美不勝收。" 揚州博物館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主任王子堯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漆器在古代就是奢侈品," 在漢代《鹽鐵論》中就有記載‘一文杯得銅杯十’,就是一只漆耳杯相當于十只青銅杯。"
揚州漆器作為中國漆器中一支重要的流派,兩千多年來幾經風雨,已經成為一塊閃亮的金字招牌。2006 年 5 月 20 日,揚州漆器髹飾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 年成功申報中國國家地理標志。而揚州漆器廠作為揚州漆器髹飾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是全國首批 " 中華老字號 " 企業,唯一享有 " 揚州漆器 " 地理標志使用權,并且牽頭起草了《漆器制作工》國家標準。
一件漆器做三年,工藝保密
揚州漆器作為藝術珍品,不僅需要技藝高超的工匠花費大量的時間心血,而且材料和技藝也非常復雜。揚州漆器主要以木、漆、灰、牙、玉、石、骨、金、銀、貝等百余種優質材料為原料,采用涂、繪、勾、刻、填、雕、鏤、磨、鑲、嵌等多種手法,而在工藝上則有雕漆、點螺、雕漆嵌玉、平磨螺鈿、刻漆、骨石鑲嵌、彩繪等十大工藝。" 李子柒制作漆器的工藝,類似于揚州漆器的刻漆工藝。" 周璇告訴記者,刻漆工藝是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用各種刀具刻出各類圖案,再進行填色、貼金、撒螺屑等裝飾手法," 形象生動、色澤均勻、富麗堂皇是這種工藝的主要藝術風格。"
而揚州漆器中,堪稱難度天花板的是雕漆和點螺。" 雕漆又叫剔紅,是在漆胎上反復髹漆到一定厚度后,再用刀雕刻出浮雕圖案。" 據周璇介紹,一般雕漆作品需要刷上 200 層左右的大漆,精品則高達 400 層,而且只有等一層漆干了才能刷下一層," 一般一天只能刷一層,所以刷漆就要將近一年的時間,而雕漆也需要一年時間,雕完后還需要干燥一年,所以一件作品一般需要三年時間才能完成。" 如此復雜的工藝,一名工匠需要學習四五年時間,才能獨自上手制作。
點螺工藝則是選用自然色彩的夜光螺、鮑魚貝、珍珠貝等深海貝殼精制成薄如蟬翼、小如針尖、細若秋毫的螺片,用特制的工具一點一絲地點植在平整光滑的漆坯上,制作成,圖案精致、色彩綺麗的漆器,而且圖案還能隨光變幻,非常精美。這種復雜的工藝在晚清后期失傳。1978 年,揚州漆器廠經過多年的研制,終于恢復了這一獨有的珍貴漆器工藝,點螺工藝還被國家列為對外保密工藝。
大部分人首次接觸生漆會過敏
據報道,制作過程中,李子柒和她的創作團隊遭遇了較長時間的生漆過敏,部分人員身上出現了紅疹等癥狀,甚至一度影響拍攝。" 每一個做漆器的人,基本都要過這一關。" 據周璇介紹,傳統非遺漆藝中使用的都是大漆。大漆是中國特有、使用歷史悠久的天然涂飾材料。8 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一棵漆樹一年只能割出 500 克左右的生漆。
大漆雖然環保,但是其中含有漆酚這一成分,會導致人過敏。" 我們才開始學徒的時候都對大漆過敏,有的是手蛻皮,有的是起紅疹子,更嚴重的是臉腫,需要吃藥打針才行。" 周璇告訴記者,一般過敏一兩次后就好了,但是也有人一直過敏,無法從事漆器行業," 但是經過干燥的漆器成品,并不會導致人過敏。"
據介紹,大漆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透明色。當生漆剛從漆樹身上分泌出來時,呈乳灰色,接觸到空氣后就會氧化,逐漸變黑并堅硬起來,為了讓大漆有各種顏色,會在生漆中加入青金石、孔雀石、朱砂等天然礦物,因此市面上的大漆價格比較昂貴。同時,由于生漆本身色澤深沉,顏料加入其中,很容易被生漆原色掩蓋,所以古代漆器大多是黑、朱兩色。
現代快報 / 現代 + 記者 顧瀟 文 /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