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日韩-欧美在线区-欧美在线看欧美视频免费网站-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www..com黄-vr专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行業動態
對話一年主演近30部微短劇的小花旦:本科經濟學,曾6天拍完一部劇,微短劇幫我圓夢李子柒回歸后網友涌入微念直播間,后者關閉評論
2025-01-07

小程序微短劇熱還在繼續。在這片巨大的藍海前,一方面,明星退出直播間轉向這個更掙錢的新賽道;另一方面,制作周期相對較短、擴張速度較快的微短劇市場給了非科班出身但向往表演的人一個追夢的機會。微短劇“甜妹一姐”馬秋元就是這樣一個代表。

馬秋元出生于1999年,主要拍攝微短劇,代表作品有《偏偏寵愛》《當替身我月薪百萬》《一不小心撩錯人》《相愛穿梭百年》等。

她大學本科的專業是經濟學,因為家人覺得財會類工作對女孩子來說穩定又體面。2021年,她在考研過程中想找個兼職賺點零花錢,經人介紹意外進入短視頻行業。

如今,馬秋元已是微短劇小花旦之一,她的代表作《一不小心撩錯人》和王鶴棣、白鹿主演的《以愛為營》改編自同一本暢銷小說,全平臺播放量超過1億次。不僅如此,她還是個勞模,光是2023年就主演了近30部作品。

近日接受采訪時,馬秋元告訴九派新聞,她的座右銘是“只管努力,靜待花開”。新的一年,她希望能打破“甜妹”的限制,像她的偶像趙麗穎一樣演更加立體、復雜的角色,比如《知否》里的明蘭、《風吹半夏》里的許半夏。

馬秋元。圖/受訪者供圖

對話馬秋元:

【1】入行純屬意外,考上研可能就去當會計了

九派新聞:你是科班出身嗎?

馬秋元:我不是科班出身,大學在西安讀經濟學,因為家人覺得女孩子學經濟學,以后當個會計,穩定又體面。雖然我大學時加入過廣播臺和話劇社,確實喜歡演戲,但沒想過真能做演員。

九派新聞:怎么走上微短劇演員之路?

馬秋元:純屬意外。2021年考研的時候,我有空閑時間就想做個兼職賺點零花錢,純屬巧合地經人介紹開始拍短視頻平臺的信息流廣告,然后運氣特別好,碰上微短劇市場正缺人,公司也覺得我形象不錯,而且表演情緒到位,就順理成章進入這行。

九派新聞:轉型做演員的路順利嗎?

馬秋元:相對是比較順利的。我剛開始拍戲的時候很不會找角度,也比較浮夸,就像小學生參加演講比賽一樣。但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師,像是導演、編劇老師、攝影老師,他們會從拍攝角度和表演方法上給我很多的指導。

九派新聞:簽公司了嗎?怎么接戲?

馬秋元:目前沒簽公司。我接戲基本都是拍攝公司有好的劇本就聯系我,或者熟人、朋友介紹。

九派新聞:考慮到原本生活可能會比較穩定,選現在這條路會后悔嗎?

馬秋元:完全不會。我很慶幸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我熱愛這份工作,而且原本的路也沒想象中好走。

九派新聞:微短劇對你來說意味著什么?

馬秋元:給了我們非科班的表演愛好者一個追夢的機會。微短劇意味著機會和挑戰。以我為例,如果不是微短劇的出現,我可能就去當會計,沒機會進入這行了。因為微短劇,我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喜歡。我的作品能給粉絲帶來情緒價值,同時粉絲也給了我很多的鼓勵和支持,我也始終相信這個行業會變得越來越好。

馬秋元。圖/受訪者供圖

【2】不會直播帶貨,想演趙麗穎在《知否》里的那種角色

九派新聞:拍微短劇薪酬怎么樣?

馬秋元:薪酬夠養活自己,不用讓父母為我操心。

沒什么經濟壓力,因為我比較宅,物欲也不大,工作還特別忙,平常都在不同劇組間輪轉,出行、食宿都是劇組報銷,穿的也是戲服,可能就護膚上花一點錢,還能存下來錢。

九派新聞:會涉足直播帶貨領域嗎?

馬秋元:不會。我只想好好演戲,因為光是拍攝就已經很耗費我的精力了。不管是前期準備,還是拍攝過程中,都需要我很多精力,沒有時間再去想別的。

九派新聞:最喜歡自己的哪部劇?

馬秋元:我最喜歡《一不小心撩錯人》,因為我演了太多虐戀,這個劇輕松搞笑,演起來也不費勁,每天工作都特別快樂。

九派新聞:這個劇是不是和《以愛為營》改編自同一本小說?

馬秋元:是的。但我今年太忙了,沒刷過任何一部完整的劇,只在抖音看了一些片段,兩者的平臺定位不同,他們屬于正劇,服化道更精致,拍攝畫面、演員都更成熟專業。

九派新聞:很多網友說你是微短劇的“甜妹一姐”,你怎么看?

馬秋元:沒有沒有,我確實演甜妹角色比較多,再加上我本身長相偏甜美,性格也比較活潑開朗,所以大家比較容易代入。其實我不太想角色被固化在這里,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所突破。

九派新聞:最想演的角色?

馬秋元:我想演白切黑,因為我長得比較甜,所以想有點反差感。比如《無心法師》里陳瑤飾演的岳綺羅,還有我最喜歡的演員趙麗穎,她長著一張讓人很有保護欲的甜美臉,但在《風吹半夏》里演出了女強人的感覺,在《知否》里演出了當家主母的氣勢,我很喜歡。

馬秋元。圖/受訪者供圖

【3】一年拍了30多部微短劇,更喜歡“大女主戲”

九派新聞:總結下2023年?2024年有什么計劃嗎?

馬秋元:我用八個字來總結:只管努力,靜待花開。這也是我一直給粉絲說的,因為2023年我接了很多短劇,所以被越來越多人看到。2024年,我準備讓節奏慢下來,選擇更好的劇本,不能再像今年這樣量產,而是更精品化一點。

九派新聞:2023年拍了多少部微短劇?

馬秋元:我是2021年底開始拍短劇的,2023年拍得最多,三十多部吧。

九派新聞:微短劇拍攝周期是多久?你覺得什么對微短劇最重要?

馬秋元:一部微短劇一般100分鐘左右,大多要拍7至10天。我最快的一次6天就拍完了,調度、演員都比較少,更多的是演員在講臺詞,沒什么動作戲。最長的一次拍了15天,每個劇的體量不一樣。

劇本、制作、表演都很重要。雖然很多人覺得微短劇的優勢是提煉爽點給觀眾,不需要醞釀和積累,也不需要太深層次的東西,但其實也不是這樣。微短劇在進化,已經走過了野蠻生長的那個階段,越來越精品化了,開始注重演員的表演能不能讓觀眾共情。

九派新聞:有人說微短劇的角色“low且浮夸”,你怎么看?

馬秋元: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我認為演好每個角色是我的本職工作,要和每個角色共情。進入了這個角色后,怎么會覺得它low呢?

九派新聞:男頻、女頻,哪種類型的劇拍得多?

馬秋元:“大女主戲”接得多,更喜歡女頻短劇,故事情節和男女角色都更為飽滿,更符合我的胃口。

九派新聞:怎么定義大女主戲?

馬秋元:有很強的人物支撐,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成長路徑的那種,而不是盲目的工具人。

九派新聞:拍過最辛苦的一場戲是什么?

馬秋元:我演一個公主,命運非常悲慘,我跟角色共鳴了,感受到了她的痛徹心扉,我的手會不自覺地抖,人都哭不出聲,發不出聲音了,大概有個五六秒之后,才發出了**個聲音,一個嘶吼。那個演完我整個心都在疼,身體也抖得厲害,腦袋瓜都疼,可以說是身心俱疲。

馬秋元寫的人物小傳。圖/受訪者供圖

【4】不存在爭番位這一說

九派新聞:微短劇會有“一番”和“二番”這種說法嗎?演員會爭排名嗎?

馬秋元:完全沒聽說過。大家飾演不同角色,都是合作關系,沒有什么可比性。

九派新聞:有嘗試拍過長劇或橫屏劇嗎?和微短劇有什么區別?

馬秋元:有拍過一部愛奇藝的網劇《偏偏寵愛》,我飾演女二林夏夕。

其實還挺多區別的,一方面是表演方式上,要求更自然化、生活化,相比之下我的表演情緒太飽滿了,反而不是他們要的。另外劇組差別也挺大的,微短劇可能一個劇組就二三十個人,多的話六七十個人,機位一般也就兩三個。長劇的劇組人更多一些。

九派新聞:和長劇演員合作過嗎?他們會不會不適應?

馬秋元:合作了挺多長劇演員的,比如《漫長的季節》里王陽好朋友曲波的飾演者李松柏,他很專業、很用心,演得很好。

但也有些演員會不太適應,他們會說跟他們之前拍長劇的節奏不一樣,長劇會有一個過程,短劇沒有。比如從開心到哭,這中間長劇一定是有過渡的,但是短劇一集時長才一兩分鐘,他沒有時間給演員去表演,就只是需要他的情緒。

九派新聞:拍微短劇會影響你接長劇嗎?

馬秋元:目前沒感受到,因為我還沒怎么拍過長劇。但我覺得如果短劇能演得好,那長劇也能演得好,因為短劇也不再是那種臉譜化的表演,越來越生活化了。

我在長劇的組里學到了很多,他們的表演方式非常舒服,不會像程序一樣,生氣就瞪眼跺腳,傷心就大哭流淚,撒嬌就是扯袖子之類的。他們會跟著劇情,跟著節奏,自然而然地展現情緒。

九派新聞:近期微短劇市場有什么變化嗎?

馬秋元:挺多的,一個就是我說的,制作成本更高,拍攝時間更長,質量越來越高,越來越精品化、專業化。另一個就是人員的流動,越來越多長劇演員、科班出身的演員來拍微短劇了。

九派新聞記者 李楊

編輯 萬璇 吳迪

【來源:九派新聞】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10635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