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日韩-欧美在线区-欧美在线看欧美视频免费网站-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www..com黄-vr专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行業動態
失去四環后的奧迪三問:誰競爭,誰智駕,誰買單?
2025-02-01

本文來自:AI 芯智駕,作者: Alberta,題圖來自:AI 生成

關注車圈的人應該都知道了,奧迪計劃于 2025 年上線的 E 系電車會舍棄奧迪經典的四環標,改用 Audi 字母標,同時發布的還有 "Audi E" 的首款量產概念車。從奧迪和上汽正式簽訂合作協議(5 月 20 日)到這個月概念車亮相,間隔不到半年,且發布會上上汽和奧迪高管齊上場,也展示出其內部的重視,以及提到頂的優先級。

傳統車企難嗎?肯定是難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天發布的 10 月汽車產銷數據里提到:盡管汽車當月總體產銷情況是同比、環比雙增長,但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下滑,且各級別新能源乘用車的增速明顯好于傳統燃油車。

這說明盡管市場整體向好,但消費者買車對高端品牌更謹慎,且會優先選擇新能源車。奧迪作為燃油車高端品牌,受到的沖擊不可謂不大。且奧迪此前上市的電車版本撐不起銷量,路透社稱奧迪 2024 年上半年電車在中國銷量不足 1 萬輛。

這種情況下,可以理解奧迪的急迫。但是,產品面世需要接受的是消費者的審視,當奧迪進入新能源車賽道,消費者以新的標準衡量它時,其是否占優,決策權并不在于奧迪本身。

更為重要的三個問題是:

1. 當它上市時,它的競爭對手有哪些?它是否能在其中脫穎而出?

2. 在中國電動車進入智能化下半場時,它是否具備中高端智駕的能力?

3. 這款車是否會被消費者買單,買單的銷量標準是多少?

一、競爭者誰?

目前根據媒體的消息,奧迪 E 系列電車對標的蔚來 ET5T 獵裝車型,售價在 30 萬左右,上市時會根據中國市場情況調整。

獵裝車型是一種結合了轎車和旅行車的特征的車型,兼具實用性與美學性,在 25 萬 ~35 萬的純電轎車市場里占優。根據懂車帝數據,過去一年,25 萬 ~35 萬區間內的純電轎車市場,銷量前五的車型里有兩輛是獵裝車型,極氪 001(位列第二)和蔚來 ET5T(位列第四)。

通過和極氪 001、蔚來 ET5T 的對比,我們或可一窺 Audi E 的競爭力。

1. 車型對比

總的說來,蔚來的 ET5T 的車型比極氪 001 各方面都略小一號,Audi E 在極氪 001 的車型上增加了長度,但其他數值略有回調,普遍介于極氪 001 與蔚來 ET5T 的大小之間,但車高是三輛車里最矮的。

2. 性能對比

因為極氪、蔚來這一系列的車有不同版本或不同的選配包,因此以 Audi E 路透的 30 萬為標準,選擇在 30 萬以內的配置,極氪為 ME 版 100kWh 電池 四驅(售價 29.9 萬),蔚來為標配 ET5T,標準續航電池包 75kWh 版本(29.8 萬)。

圖里蔚來的數據不是特別占優,因為蔚來 ET5T 的起售價比極氪 001 要高出一截,在 30 萬以內續航只能拿 75kWh 對比,如果上選配包,100kWh 的續航在 610km~680km 之間,需要另加 58000 元;150kWh 續航在 1010km,蔚來給出的是日租方案,以應對少數復雜、極端情況。

但如果是以 30 萬為標準(前提是 Audi E 正式上市時價格控制在 30 以下),Audi E 的拉平表現處于中間水平,續航與百米加速度弱于極氪 001,但快充計算下來比極氪 001 略占一點優勢。

3. 外形對比

外形上,Audi E 目前只能從概念車來看,實車耐看程度和感覺要等明年年中上市之后才能看到。目前互聯網上的反饋比較褒貶不一,喜歡的覺得未來感比較足,紫色好看;不喜歡的覺得笨重。獵裝車型本身因為城市 + 戶外的場景,設計會顯得大一點,貼一個 Audi E 和極氪 001、蔚來 ET5T 的獵裝車對比,大家自己看好了。

從上到下:Audi E,極氪 001,蔚來 ET5T

圖源:發布會及官網

但往下走,除了性能、外觀,電車當下已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Audi E 的優勢在哪?

二、智駕者誰?

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盤一下 Audi E 這輛車背后的項目邏輯。項目叫奧迪 · 上汽項目,不走合資路線,而是奧迪和上汽簽訂合作,以項目方式存在。這個 " 奧迪 · 上汽 " 項目不等于上汽奧迪,項目由奧迪總部直接領導,德方管理層擁有一票否決權。

這透露出兩個信息:1)這個項目內部的權重應該不小;2)雖然目前項目 CEO 口徑是一個針對中國的項目,但由德方主要領導,不可能排除以后往海外走的可能。

以這樣的權重和預期,那緊接著下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是和上汽合作,而不是奧迪或大眾自己做智駕?

奧迪自己的軟件部門是整合進大眾母公司的,叫CARIAD,是大眾在感知到中國電車市場的快速迭代、智能化競爭壓力下,把當時大眾旗下 12 個品牌的 IT 部門都整合到了一起而成立的。其最早的規劃是 2025 年投資 70 億歐元,有 5000 名員工,把集團軟件自研比例從當時的 10% 提升到 60%。但實際上其軟件開發速度一直大幅落后于交付進度,投入巨大,產出不多,為人詬病。

據已離職的內部人員透露,雖然 CARIAD 這個項目在集團內部的地位明面上很高,但實際操作層面很低。

一是自研程度有限,很多工作內容就是把大眾汽車在德國開發好的產品做中國的適配;二是在這種架構下,CARIAD 相當于是集團內部的乙方,從軟件層面實現合資公司的需求。但汽車智能化的趨勢是 " 軟件定義汽車 ",是軟件去調用和控制硬件,這樣才能做好智駕和智能座艙。但當軟件在集團內處于乙方地位時,他們很難有對硬件部門的話語權,及車內部軟件對硬件的控制力。

再加上 CARIAD 部門是把原本集團旗下大眾、奧迪、保時捷的軟件部門都整合在一起,內部也存在一些博弈。其成立的最初兩年,連換 3 任負責人,2023 年上海車展后,CARIAD 董事會成員慘遭血洗,CEO、CTO、CFO 全部 " 下課 ",只留下了負責人力資源的 Rainer Zugeh。

所有的這些原因造成了大眾自身智能化的進度的落后,但國內電車的競爭態勢如火如荼,消費者也更愿意了解智能化、并為其買單。用奧迪 CEO 格諾特 · 多爾納(Gernot D?llner)的原話說,"more tech-savvy customers"。這種情況下,奧迪不可能不跟著押注。而集團內部本身智能化開發慢,就只能尋求外部的途徑。

于是,基于其本身的智能化狀態考量,奧迪 · 上汽項目,相當于是奧迪內部另起爐灶,創造出一個 " 造車新勢力 ",和國有品牌的造車新勢力競爭。

另外,雖然項目方是奧迪和上汽集團,但據業內人士稱,基本還是由上汽研究總院和德國奧迪主導," 上汽研究總院負責解決整車的解決方案,包括平臺、布置、工程等方面;德國奧迪負責造型。" 但如果本身是上汽研究總院來負責,且在這么短的時間形成有了概念車的話,其實基本就是智己的那一套,是奧迪的殼子,智己的里子。包括智駕也是和智己一樣,用的 Momenta。

Momenta 確實是國內智駕的**梯隊,但如果奧迪采用的是 Momenta,其實在智駕方面是和智己持平,甚至可能還會稍弱一點,因為上汽會把很多新技術留給它們的嫡系。同樣以 30 萬為基準,目前智己 L6 Max 超強性能版得益于限時權益價,目前官網售價 29.59 萬元,同樣在 30 萬以下,但諸多表現優于 Audi E 系列。

除了快充略有優勢外,Audi E 的續航和百米加速度都弱于智己。況且,Audi E 系列要到明年才開始上市、量產、交付,在國內智能化競爭如此充分且激烈的情況下,不排除明年有新的競爭者跑出來,Audi E 的競爭力其實也就被稀釋了。

所以綜合來看,Audi E 系列更像是奧迪基于目前的市場、內部的架構拿出的一個中上水平的產品,對這種中德從產品設計最初就開始合作的模式,以及這種模式及產品被市場接受的測試意義大于其他。Audi E 缺少國內經由互聯網時代鍛煉而出的 Aha moment,后者如雷軍,近期的小鵬,都算得上是代表,但 Audi E 只能稱得上中規中矩。

所以,這種情況下," 快 " 才是最重要的,像小米創立初期的 " 小步快走 " 的打法,才能盡快驗證、發現問題、迭代、再驗證。上汽大眾總經理賈健旭在 5 月曾說,奧迪 · 上汽項目合作的首款車型要在 11 個月后就可以投產,而同樣是在年中,大眾內部當時還在完成新車開發周期從四年到三年的艱難躍升。二者差距,一眼可明。

三、購買者誰?

盡管我們梳理出了 Audi E 的試水意義大于實際銷售意義,但作為一款汽車產品,我們仍要追問,其購買者是誰?

總的來說,Audi E 系列有一個中上水平的性能表現,再疊加奧迪的品牌效應,在這個轉型或是試水期中,吸引的應該是重視品牌價值、對性能有一定要求(但不特別高)的年輕一代(35 歲上下,結合紫色外觀)用戶群體。而它直線對標的競品,極氪 001、蔚來 ET5T,甚至包括智己 LS6,根據車主之家的數據,現在月銷量普遍穩定在 4000~6000 輛之間,因此,對奧迪來說,Audi E 上線一年后,單款總銷量是否能突破 5 萬,可能是一個基本的衡量標準。

當然,這只是國內市場,全球化企業的一個常見玩法是:在中國市場開發一款新車,再拿去海外其他市場銷售。國內造車新勢力出海成本高企,但像奧迪這樣的國際企業,本身有成體系的全球供應鏈基礎,借助中國本土的供應鏈優勢向海外銷售,優勢很大。

不過,就以當下和 Audi E 而言,更重要的應該是追上國內市場。但這本身就是有難度的,入局晚是一個原因,另一點是競爭對手、合作對手都在拼命向前跑。和奧迪合作的上汽在猛追國內造車新勢力的節奏,奧迪的母公司大眾追加 8 億美元投資,和電動汽車企業 Rivian 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開發電動汽車架構和框架。奧迪的合作者們都正在合作。

而再往外看,小米今日一早完成了 10 萬臺新車生產,且這只是 SU7 一款車在不到一年內的生產狀態,購買量遠高于此數,明年小米汽車又會發布和開啟交付一款 SUV,定價和使用場景都和 Audi E 有沖撞,是很強勁的對手;同時還有價格戰,小鵬不久前發布的 P7+ 價格打到了 20 萬以下,在競爭如火如荼的中國電車市場,小鵬不是**家,也絕不是最后一家,奧迪想在這樣的競爭環境里追上進度并突圍,還有不短的路要走。

本文來自:AI 芯智駕,作者: Alberta

查看原文


106356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