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天生目盲,還會做表情嗎?
表情是一種天生的功能嗎?還是不學習就做不對呢?
這是有網友向視障小哥托比(Tiktok@blindtobes)提出的問題。
(托比)
托比是一位盲人,自小有眼疾,生活也很不方便。
在Tiktok盛行之后,他也在平臺上注冊了個賬號,專門分享一些盲人生活中的知識點。
比如盲人在約會時,最討厭別人問他想不想摸他們的臉;或者盲人是否有買車,買電視的需求。
托比表示自己雖然不會開車看電視,但別人有,他也得有,車雖然沒法開,但他不是還能坐么……
(托比真的去買車了)
除了這些盲人“冷知識”之外,托比偶爾也會整整活,做一些“盲人專屬挑戰”。
比如在眼睛看不見的情況下,猜測香薰的味道。
結果大家這才發現,在沒有視覺的幫助下,人對于味道的認知似乎是錯位的。比如他對薰衣草葉的描述就是“灌木叢里的猴子味”……
他也會挑戰盲人做飯。
除了容易燙手之外別的都還好,另外就是得用手摳黃油,不然感覺不出黃油的用量。
又或者挑戰一下盲人作畫。
可能是因為長時間目盲加強了他的距離感,他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居然能找準每個器官的位置,非常不容易。
托比從來不拿自己的眼疾當作問題,所以他總是樂于接受各種挑戰,把積極快樂的一面展現出來,也給網友們帶來了不少快樂。
不過有件事他始終都想不明白,就是盲人能表達出正確的面部表情嗎?
托比解釋說,他很小的時候還有一點點視力,但不足以分辨面部表情。
后來他看不見了,就再也沒觀察過別人的臉色,所以他其實只能靠真情流露自然展現出微笑、傷心之類的表情,自己很難刻意地模仿這一切。
于是他決定再來一次表情挑戰,由家人出題,看看自己能不能演出某種比較復雜的情緒。
**個詞是“困惑”。
托比說,自己沒辦法直接做表情,所以他得通過想象,表現出相應的表情。
于是他想象了一面鏡子,然后問自己,“它怎么這么閃呢?”
接下來他做出了這樣的表情:
家人說這表情不錯,給托比打了6分,算是開了個好頭。
第二個詞是“憤怒”。
托比開始想象自己喜歡的足球隊的對手球隊的球迷,熱刺的球迷,阿森納的球迷……
想著想著,托比擺出了這樣的表情:
大概是想要戰斗吧……最終家人評價,7分,如果演的是便秘的話……
下一個詞是“震驚”。
托比想象著一只河馬的嘴里裝進了一輛小汽車。
這次他獲得了10分滿分。
最后一個詞是“誘惑”。
托比油膩了一把:“我天生媚骨,Hey,Baby~”
沒有評分,家人和托比自己都被膩跑了……
看過托比的挑戰之后,網友們其實也很震驚。
大家也想不到,如果沒有“學習”的過程,人類想表現出某些表情居然這么困難。
“這太搞笑了!我從來沒想到做表情居然這么難。誘惑和震驚滿分,哈哈!”
“對不起,我真的因為這張因便秘而憤怒的臉哭了,這太讓人感同身受了。”
其實托比的很多視頻都是如此,他將盲人的不便以一種更加積極快樂的方式展現了出來。他的視力有問題,但這并不妨礙他用別的方式體驗這個世界。
而他視頻中最有意義的是,他以一個盲人的身份,告訴了人們該如何幫助盲人。
托比說,幫助盲人的**件事,就是先確認人家是否需要幫助。
他說自己被陌生人突然抓住,被拖過馬路、拖上樓梯或者拖下火車的次數多得都可笑。所以你需要先詢問別人是否需要幫助,不要只是假設,即使你出于好意。
另外,如果要問問題的話,最好明確地表示你是在和盲人交談。
“很多人跟我說話時,我確實會忽略他們,因為我不知道他們在跟我說話。有時候輕輕觸碰手臂是可以的,但有些人不喜歡這樣。”
“總而言之,只要你把盲人或者有視障的人當作一個人,一個正常人來對待,就不會出錯的。”